记者 潘秀玮
本报讯 近日,家住柯桥区的张先生因身体不适,来到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(肝病科)就诊。经详细检查,患者张先生被确诊为肝吸虫病。令人惊讶的是,病因竟是他食用了未彻底煮熟的螃蟹。
不久前,他朋友在溪边捕获了一些螃蟹,他爆炒后享用了一番。随后,他逐渐出现腹痛、乏力等症状。起初,以为是普通肠胃不适,他并未在意。但症状持续加重,他才前往医院检查,最终被确诊。
入院后,该院感染科(肝病科)二的诊疗团队为患者张先生进行护肝治疗,以减轻其肝脏炎症、恢复肝脏功能,随后,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驱虫治疗。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,患者张先生症状逐渐缓解,肝功能趋于正常,最终好转出院。
“肝吸虫病医学上称为华支睾吸虫病,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。”接诊的主诊医师王剑钢介绍,华支睾吸虫的虫卵随终宿主(如人类、猫、狗等)的粪便排出后,若进入淡水水域,会被淡水螺吞食,在螺体内发育,形成尾蚴。尾蚴从螺体逸出后,会侵入淡水鱼、虾、蟹等体内,发育为囊蚴。当人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肝吸虫囊蚴的这些淡水生物后,囊蚴在人体十二指肠内脱囊,幼虫移行至肝内胆管寄生,逐渐发育为成虫,极大地威胁人体的健康。
“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。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、虾、蟹等水产品,加工这些食材时要确保其熟透。同时,要选择来源正规、安全的食材,切勿自行在野外捕捞食用。此外,要定期进行体检,以便早发现、早治疗疾病。”王剑钢提醒。
原供稿:感染科(肝病科)二 谢晓青